近日網絡盛傳"歐美全面停供中國汽車芯片"的消息,據稱歐美政府正在起草一份方案報告,美國和歐洲的半導體制造商,全部停止向中國汽車廠家提供芯片。在消耗完現有的存量后,中國汽車將進入大面積停產狀態。這或再次掀開了中國半導體“芯片之殤”的傷疤。電機控制器|電驅動橋|新能源汽車DCDC|新能源汽車控制器
中國自主品牌98%以上的車載半導體來自于歐美供應商,在貨源受限的情況下,將進入無限期停產狀態。部分自主品牌不得不修改車載半導體的標準,改用1990-2000年代的淘汰產品。中國各大汽車制造商的產能規劃接近6000萬輛,占全球汽車總產量的比重超過60%,而以納米計算的芯片正決定著一切。
我國每年進口汽車芯片的金額超過千億元,如果芯片緊缺,甚至完全斷供,市場現存的芯片價格自然要大幅度上漲。舉個例子,如果芯片價格每提升10%,我國每年進口汽車芯片的金額就要多出約100億元。
半導體總成的前十大供應商:恩智浦、瑞薩電子、英飛凌、意法半導體、博世、德州儀器、安森美、羅姆半導體、東芝、亞德諾,掌控了全球車載半導體市場的80以上的市場份額。全球TOP40的半導體生產商,掌控了車載半導體95%以上的市場份額。汽車芯片供應商英飛凌、恩智浦、德州儀器、瑞薩電子等廠商則表示,汽車行業恢復的速度快于預期,廠商集中訂購芯片,給供應鏈帶來巨大壓力。
從長遠趨勢來看,未來汽車電子零部件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目前,這波漲價缺貨背后,也是國產汽車芯片的一次機會,接下來越來越多的廠商,或要思考國產替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