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了汽車發展的下一個風向標。國際上,多國宣布全面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的風波剛剛過去。在中國,發改委已經表示,原則上將不再批準新建傳統燃油車企。去年9月,多部委更是聯合公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
隨著新能源整車市場的啟動,與其相關的動力鋰電池、燃料電池、充電樁、電機電控等產業鏈各個環節,也受到各路資金和投資者關注,開始形成巨大的產業集群。在互聯網+汽車、無人駕駛、智能互聯技術不斷突破的浪潮中,未來汽車市場將駛向何方呢?
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前世今生
電動汽車算是比較悠久的一種動力形式。第一輛電動汽車誕生在1881年,雖然它只有三個輪子。在歷史上,電動車曾三次對內燃機車發起沖擊,由于成本過高、技術不完善、時機不成熟等原因都敗下陣來。時隔100多年,由于電池技術發展,以及環境污染的壓力,電動汽車又一次登上了舞臺。這次電動汽車,也換了個名字,加入了新能源汽車大軍。
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問題有很多,然而對消費者產生最大影響的就是“里程焦慮”?;谶@個思路,專家們想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快充、換電,論證著各種可行性和不可行性。這些方法似乎還未能完美解決問題。
2017年,科技部領導為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尤其是氫燃料電池客車的發展指出方向。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逐漸統一認識,氫燃料電池汽車是下一步的發展趨勢。但廣大用戶卻分成兩類,一類是滿懷期待在等待,一類是存在疑問和擔憂。其實,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原理并不神秘,其安全性也經過驗證。
正如電動車的出現先于內燃機,氫燃料電池其實出現得也很早,英國人早在1839年就發明了燃料電池。中學物理化學課上都學過電解水的實驗,兩根鉑電極插入水中,通上電,一邊生成氫氣,一邊生成氧氣。燃料電池就相當于是電解水的逆反應,即氧氣和氫氣發生電化學反應,生成水、電和熱。這是一個電化學反應過程,而不是燃燒。
相比于傳統新能源汽車采用的動力電池,燃料電池和前者有著本質區別。與發動機很類似,燃料電池是一個發電機,是一個能量轉換裝置;動力電池是一個能量儲存裝置,是一個蓄電池。提高效率是技術發展的必然方向,實際上從內燃機到混合動力到純電動到燃料電池,走的正是提高效率的過程。
燃料電池的發展如何破題
目前電動汽車用戶的最大痛點是充電時間長、里程焦慮和冬季車內空調問題,而燃料電池汽車恰恰能解決這三個客戶痛點。
從全球來看,中國非常適合發展燃料電池的汽車市場,首先,中國的霧霾之痛已經影響到了每一個人,而汽車尾氣排放是造成霧霾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零排放汽車對緩解空氣污染作用明顯。其次,中國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政策驅動的市場,政府補貼的強勢驅動能有利于解決燃料電池汽車在早期推廣時高額成本的問題;第三,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由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大大節省了電動車零部件開發的成本。
在國際市場,氫燃料電池汽車日本和美國走得比較靠前。在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研發應用領域的領軍者正是上汽大通。作為中國較早將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的企業,上汽大通新能源產品已經進入歐洲市場。2017年4月,上汽大通攜V80和旗下新能源產品EV80、EG10亮相英國伯明翰車展,實現了“藍?!钡耐黄?。
2017年10月,上汽大通200臺EV80發運德國,成為德國大型的輕型商用車長期租賃公司Maske集團首次采購的中國車企車輛。在英國舉辦的2017年度Green?Fleet大獎賽中,上汽大通憑借新能源產品EV80榮獲了組委會頒發的“最佳輕型商用車制造商”大獎和“年度最佳EV制造商”推薦獎,打破了此前歐美日系車企壟斷該領域獎項的局面。
而旗下燃料電池輕客FCV80就是這樣一款以“氫燃料技術”為核心,讓這項“高冷”科技真正走進生活的“神奇物種”。上汽集團商用車技術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郝景賢曾介紹說,作為國內也是國際超前的燃料電池寬體輕客車,在技術上,FCV80是以上汽新一代氫燃料電池系統為動力源而開發的可插電式雙動力源燃料電池汽車,具備國內領先的新一代電堆系統,一體化高功率密度燃料電池動力總成集成,國際水平的35MPa供氫系統,高效的制動能量回收系統。
對于消費者關心的電池安全性,FCV80實現了“武裝到了牙齒”。通過技術上在高強度氫瓶加裝密封機構,實現了被動安全防護;通過乘員艙、氫瓶艙多方位加設氫泄漏傳感器、紅外線通訊信息交互模塊,實現了主動氫安全防護;解決了燃料電池系統汽車行業量產化的氫安全風險。
同時,FCV80還采用氫濃度實時監測及保護、氫氣過壓保護、氫限流保護、特殊情況自斷氫保護、氫泄露防護主動控制、高壓安全設計保護、碰撞安全設計保護、涉水安全設計保護、主要系統具備24小時遠程監控等,全面保駕護航。
值得一提的是,FCV80車輛續駛里程最長可以達到500km,可以在三分鐘內給車輛注滿燃料,使用便利性類似傳統燃油車,更優于純電車型,滿足了消費者日常出行的多場景需求。
三條技術路線并行 成就“大通速度”
作為國內較早全面推進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的汽車企業,上汽集團“電驅、電池、電控”三電核心技術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上汽大通在上汽集團的“新四化”戰略“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指導下,特別在“智能駕駛”和“新能源”方面,結合大通產品和客戶的使用場景,做到技能提速“火力全開”。
在新能源領域,上汽大通在新能源產品規劃上做了充分布局,將新能源當作重要發展方向,未來將實施“全平臺、全系列、全路線”的新能源戰略,即旗下的所有車型平臺包括寬體輕客、MPV、皮卡、SUV等在內都發展新能源汽車,并且覆蓋純電動、混動、燃料電池車三種技術的產品,三條技術線路同時布局,成為中國領先的電動網聯汽車車企。
在智能化發展尤其是智能駕駛技術上,依托于前瞻技術研究,上汽大通在環境感知、控制算法、仿真測試等技術領域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此外,上汽大通SUVD90、皮卡T60、MPV、G10PLUS搭載上汽阿里斑馬智能互聯網系統,充分發揮了上汽和阿里在人工智能、互聯網應用方面的特長,其穩定而強大的功能實用且讓用戶有便利的使用體驗。2018款V80同樣搭載同級首創的智能互聯系統,開創輕客2.0時代,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去年年底的廣州車展上,上汽集團副總裁藍青松公布了這樣的目標:上汽大通2018年的目標是全部產品銷量總和超過10萬輛,并且推出改款產品,2019年將會推出換代產品?!案偁幨呛檬?,眾人拾柴火焰高?!彼{青松說,“通過競爭,市場體量會繼續擴大,行業會發展得更好?!?/p>
來源:中國青年報